团学新闻

首页 > 团学新闻 > 正文

实践育人丨2025年暑期社会实践纪实(十二)—— 溯脉盛京古建,活化非遗匠心!这场青春实践让千年文脉“活”起来

发布者:丛宇  时间:2025年09月24日 10:32  浏览:

红墙映黛瓦,指尖承古今。这个夏天,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建筑与规划学院“盛京溯脉,文泽偕行实践团”的9位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历史,以匠心对话非遗,在盛京大地上谱写了一曲传统文化传承的青春赞歌。

踏入沈阳故宫,他们循着“关外紫禁城”的历史脉络,在专业讲解中解锁满汉蒙藏文化交融的密码——大政殿的八角形制藏着满族萨满的古老智慧,十王亭的布局复刻着汉族宫廷的礼制秩序,檐角走兽的排列、门窗木雕的纹样,皆为无声的文化典籍。博物馆内的“非遗小课堂”更让他们沉浸式体验:临摹清代宫廷剪纸,指尖起落间,不仅掌握了纹样设计的巧思,更触摸到非遗技艺在宫廷生活中的鲜活印记。

走进辽宁非遗文化产业基地,他们与非遗传承人促膝长谈。东北大鼓的婉转唱腔里,流淌着黑土地的烟火气;传统剪纸的剪刀翻飞间,“福”字凝祝福,生肖显灵动。学子们不仅亲手习得剪纸技艺,更用心记录传承人心路,收集经典唱段音频与历史文献,让珍贵的非遗记忆有了新的载体。

文化的传承,贵在精准抵达人心。实践团走进社区,为不同群体打造“定制化”文化体验:对银发长者,以“回忆分享会”为钥,打开童年与剪纸、窗花相伴的记忆闸门,老人们的讲述与现场展示的吉祥纹样相映,唤醒深埋心底的民俗情怀;对少年儿童,以趣味剪纸课为桥,从对称图案到卡通化非遗元素,搭配古建知识问答,让传统文化在欢声笑语中扎根成长。

这场实践,既是学子们专业能力的淬炼——古建测绘夯实专业基础,非遗学习提升文化感知,社区活动锻炼沟通策划能力;更是一次深刻的文化觉醒:从长者的情怀里读懂传承的重量,从孩童的眼中看见未来的希望,青春的肩头,自此多了一份守护文脉的责任。

以青春之力,溯文化之脉,传非遗之魂。盛京的故事,仍在续写;文脉的薪火,永不停歇!


©2024 共青团沈阳城市建设学院委员会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沈阳城市建设学院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白塔街380号 沈阳城市建设学院留学生院205室    电话:024-31679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