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下午,学校在B405教室召开科研经验交流会,学校领导傅庭林、李厚艳出席会议,会议由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张丽主持,100余名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张丽首先总结了学校上一年度科研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科研工作是大学的三大功能之一,也是评价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对科研工作非常重视,十分关心和关注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科研与学科建设处年初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为进一步实施计划,特举办本次科研经验交流会,邀请5名教师代表开展科研经验交流。
交流会上,五位主讲人依次做了经验交流。傅柏权从开展科研工作的动机和申报项目的体会等方面展开,指出作为新建本科院校的青年教师,应主动了解和掌握专业发展动态,结合学科实际,凝练研究方向,注重前期资料的收集和整理,研究项目申报指南,争取机会与行业、领域的专业人士交流,以严谨的态度开展研究。副院长李厚艳一直致力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的研究,作为交流会的主讲人向与会教师分享了选题经验,指出可根据国家、省、市文件及热点问题,结合研究特长确定研究方向,从实际工作内容和项目的选题指南中提炼研究课题、避免重复选题,强调了选题“过宽与过窄”的弊端,结合参与项目评审的经历向与会教师强调了“题目是项目的一双眼睛”, 一个好的题目是项目的灵魂,是项目申报成功的重要因素,指出要把问题变成课题,把结果变成成果,告诫青年教师要调整好心态,练好内功,做好基础工作,善于总结规律,寻找突破口。并鼓励青年教师即便申报失败也不要气馁,要善于总结、迎难而上。赵中华老师结合个人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申报经历,指出“万事开头难”,要研究相应政策和文件,注重日常积累,多进行交流合作,团队攻坚。在选题方面她指出可开展跨学科领域的课题,开展创新性研究,以科研促教学,并强调课题申报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校企合作很重要,最后以毛竹的生长为例,指出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持之以恒。吉燕宁老师根据自己在国内外设计院及高校任教两阶段的工作经历总结出个人科研“不知不觉,到有知有觉;有知有觉、广泛参与、宽泛研究;锁定方向、连横合纵、纵深发力”的三个阶段,指出科研要结合国家宏观政策、紧跟行业动态、突出专业特点,利用好专业协会和校企合作的平台,结合专业兴趣发挥专业特长,并结合个人项目申报失败的经历,鼓励青年教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打有准备之仗。获得学校学术论文年度奖励的常玲结合个人经历着重介绍了如何“从无到有写论文”,指出“论文是科研工作的阶段性总结”,论文应具有活跃性、时效性、前沿性,论文应内容真实,陈述原创工作。她从资料收集、实验研究、找切入点、论文书写及投稿等方面分享了个人宝贵经验,从准确的选题、合适的切入点、简洁明了的陈述、清晰的过程、可靠的结果、精选前沿的参考文献给出了论文书写建议,并强调了科技论文的基本格式和格式的重要性。最后总结出,语文、数学、英语功底扎实,多看、多写、多投、多交流才能完成优秀的科技论文。
在依次听取了教师代表们的经验交流之后,院长傅庭林做了讲话,他首先明确了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以及科研工作在学科建设、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指出科研成果应与授课内容深度融合,科研工作既是职业的需要,更是事业的需要,高素质的教师必定是科研能力突出的教师,要重点凝练科研方向和特色,只有找准方向才能做出成绩。要根据办学定位和办学特点,在加强基础研究的同时,侧重应用型研究,发挥好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功能。学校十分重视科研工作,将保障支持教师开展科研工作,为取得更高水平和富有特色的科研成果积极创造条件。最后,他将“潜质、平台、目标、勤奋”八个字送给与会教师,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到科研工作中来,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发挥自身特长和创新精神,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在相关学术领域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贡献。
教师代表们毫无保留的科研经验分享,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得到了很多帮助和启发,学校领导的讲话更是使青年教师深受鼓舞。
通过科研经验交流会,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科研工作思路,结合学校的“迎评、转型、申硕”目标,按照学校十三五规划分解指标,逐年落实开展工作,注重将自身研究与学科发展的融合,注重科研方向的凝练与深化、细化,立足国情、省情、校情和社会需求,注重与行业需求的衔接。作为转型试点单位,将把应用型科研作为工作常态,摸索出一条适合学校的科研发展道路,实现新发展。(通讯员:张丽;学生记者:韩璐)